1155.李牧的恶意

老夫这暴脾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红毛丹小说www.gladsum.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强烈的怨念作用下,李牧开始折腾作妖了。
  
  偌大的朝堂,从职能上来说谁最清闲?首推庶吉士。
  
  翰林院的庶吉士是朝廷的人才储备,科举考试后择一甲者入翰林院为修撰、编修,二甲、三甲者择优入庶吉士,在次为观政进士,最次者外放为县令任地方官。也就是说,朝堂上的高官多半都是庶吉士出身的。
  
  但问题是,朝中的空缺就那么点儿,而参加科考的人因为大秦的兴盛越来越多,外加武德朝的官员迭代本就慢——当然,近几年由于折腾世家导致世家体系的官员们多有腾出位置,但对比起考中进士的人来说还是有些收入大于支出的意味,以至于许多青年官员不得不在翰林院熬资历,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这就有些……
  
  怎么说呢,一腔报国热血淹没在了清闲中?
  
  而就大秦来说,储备干部也是干部,既然是干部也就得给干部的待遇,因此这群人多半都是拿着干部的薪资但基本不做事儿的人。
  
  在李牧看来,这群庶吉士着实欠收拾。
  
  事实上,庶吉士作为高官的储备,理论上他们应该是大秦最有才的一群精英——当然,他们在读书的时候也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了,但读书和为政完全是两码事。
  
  比如说吧,前吏部侍郎陈鹏安就是庶吉士,礼部侍郎陶恺歌、太史令裘震也是庶吉士出身,可他们在云州地震的时候干的是人事儿么?
  
  说到底,庶吉士这群人做学问可以,但说到治国,他们的表现甚至还不如那群观政进士以及外放的县令——毕竟他们是清高的翰林,翰林哪儿管得着民生?但只抱膝笑傲风月等着入朝为官就可以了,哪儿用得着那么麻烦?
  
  他们大都是十年窗下,久在翰林苑舞文弄墨之士,并无实际的政治经验,一旦入朝,大都昏庸而无识见,为保官秩,大都庸庸碌碌,而很少勇于任事,敢作敢为——也就是说,把一群书呆子放进朝中为官做首辅,这不是闹么?
  
  庶吉士中不是没有大才之人,在李牧前世大名鼎鼎的庶吉士就有那么几位,比如杨廷和、张居正、蔡元培,可表现平庸甚至是昏聩的却更多,比如……
  
  也别比如了,单单清算张居正的内阁首辅张四维就把人恶心透了。
  
  于是乎,庶吉士就成了李牧最先盯上的一群人。
  
  那么该怎么解决这群人呢?
  
  李二陛下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朱元璋老先生剁了胡惟庸之后,算是彻底终结了宰相制度,但随之而来的的问题让老朱有些始料不及:大明的事情实在太多,以他老人家天天开早朝并且一人处理一国事务的精力都觉得有些够呛,于是乎他就找了一群人当他的助理,这群人被称之为大学士。
  
  在老朱时代,大学士的作用基本上就是行政秘书,而且品级也是一般的五品官。随后成祖朱棣也沿用了这一制度,形成了初代内阁制度。
  
  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阁臣绝大多数是由进士而翰林,而拜命入阁,这事儿大概在明朝前中期就定下了基调。
  
  自此,明清时期文官的终极奋斗目标就变成了内阁首辅大学士。即便康熙年间政令多半出自南书房,雍正时期出自军机处,但说到底这俩地方的底子都是内阁,职位最高的人叫保和殿大学士——连纪晓岚都没混到这份上,可见其权力有多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